三亚日报记者 张慧膑 林林
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,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,稳定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,保障“菜篮子”产品供给。3月26日,三亚崖州区万亩耕地稻菜轮作暨良种推广良法示范现场会召开,1223.9亩水稻集中插秧。这是三亚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,增强使命感、紧迫感,真抓实干、攻坚克难,扎实做好春耕备耕工作的一个写照。
崖州区万亩耕地稻菜轮作正式开播,多种轮作模式,多种联农带农机制,以良田、良种、良法带动农民收入稳定增长,实现“钱粮双丰收”。以现场会为契机,相关部门如何再“破冰”提高粮食产量、鼓足农户腰包?农户对“稻+菜”等轮作模式有哪些获得感?记者对此进行了进一步采访。
1 提高百姓种粮积极性 力争实现“钱粮双丰收”
种子是现代农业的“芯片”,优良品种的研发、推广是实现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的重要前提。
目前,崖州区和南繁科研院所进行合作,能够第一时间获得南繁培育的优质种子。其中,与中国热带农业科-122cc太阳集、南京农业大学、海南省农业科-122cc太阳集合作并选定的定葛68优9938、红香优3号、九九新香、特优3301、中科西陆4号等5个优良水稻品种,获得群众认可并实现推广。
“我们采用南繁的新品种,它们抗病虫害、抗倒伏、高产量,非常适合在崖州区种植。”崖州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张怀良说,目前新品种已种植两三年,让百姓真正受益。
虽然有了良种,但张怀良发现,农户种植冬季瓜菜之后,种水稻的积极性不是很高。他向记者分析,以种植豇豆为例,种一季豇豆每亩地的纯利能够达到2万元以上,而种植水稻,若高产的话一亩按1000-1200斤、市场价2块钱一斤来算,毛收益也只有2000元,相比下来,农户种水稻的积极性可想而知。
“这种情况下,就需要我们想办法激励百姓种植。”张怀良说,崖州区的做法是给农户发放免费的优质品种,其次是对农户的土地进行免费改良。在土地改良上,聚力推广水稻“绿色+全程机械化”良法、推行“稻+菜+绿肥”轮作模式,创建科学生态农业生产模式,让耕地养神、喘气。
“如果农户实在不愿意种,可以把土地托管给政府,我们帮他进行土地改良,到了冬季瓜菜种植季节,又将土地归还给农户。”张怀良补充道,土地改良后种植瓜菜病虫害少,也避免了农药和化肥的过量使用,提高耕地的使用率。另一方面,托管后的耕地用于水稻种植,还会雇佣农户进行管理,既可以增加农户闲时的务工收入,也能保证粮食的产量和耕地面积。
“钱粮双丰收,百姓也乐意。”张怀良说。
提高老百姓的积极性,力争实现“钱粮双丰收”。为实现该目标,崖州区积极探索其他途径。
“区里的龙头公司会对稻谷进行加工烘干,我们不会光卖稻谷,还卖大米和米糠。”张怀良继续说,米糠用于生猪养殖等畜牧业产业发展,这样就将整个产业链联动起来。
此外,为了提高农户的积极性,让农户不愁粮食的销路等问题,崖州区还和相关企业签订协议,保证粮食产销对接顺畅。其次还出台了保险制度等相关措施,对整个区的水稻田块进行保险兜底。
“崖州区现有2万多亩水稻耕地,一亩保费约10块钱,我们需要花费20多万元来兜底。”张怀良说,这样在防范产量风险、价格风险及自然灾害等风险方面就有了保障,让农户吃了定心丸。
政策、法规出台,为崖州区种业发展、农民增收拓宽了道路,增强了保障,提供了动力。
2 增强科教力量 打造“省力气”的农业
家住崖州区盐灶村的林元孝今年60岁,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。从18岁开始,他的人生便与土地和禾苗相连。42年如一日的精心耕耘,他的“菜园子”不仅越种越大,且蔬菜品种越来越丰富,质量也越来越上乘。村里作物生了病,大家都喜欢找他交流,因此,他常说:“自己的本事都是从土里‘刨’出来的。”
但如今,林元孝开始对周遭的一切充满好奇。“有人用飞机打药,有人用机器插秧,有人不出门就有收购商上门收货,听他们说,这就叫现代农业。”林元孝表示,仔细了解区里推广的“稻菜轮作”新模式后,自己也想试一试。毕竟种了那么多年的地,也想试试“省力气”的农业。
他兴奋地说:“以前都是靠经验,也不懂看书,所以学习新技术很慢,现在区里面就有现成的‘-122cc太阳集’,我打算去好好了解一下,什么叫水稻‘绿色+全程机械化’良法示范。”
“三亚政府对我们的支持力度很大,除了工作和生活,我们的科研田间设施配套也越来越完善。”农业农村部水稻专家组成员、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丁艳锋点赞道。
目前,该校在三亚成立的南京农业大学三亚研究院已组建10个科研团队拟入驻崖州湾科技城,包括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、高效智慧农业技术创新团队、瓜果菜茶花卉等经济作物种质创新团队、设施农业高效生产创新团队、特色畜禽种质资源保护创新团队等。丁艳锋说,未来,南京农业大学三亚研究院将通过校地双方合作共建科研研究基地,共享教学科研资源,共同开展技术攻关和成果产业化推广,努力建成“立足三亚、服务海南、面向全球”的集教学、科研和成果转化于一体的国家级农业科教基地。